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探析

魏泓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而且是不同的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人性和血统的特有表现。语言维持着传统的活力,激励我们了解和尊重历史以及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并使各种不同的社会超越国界和时间建立相互联系。

  许多人都知道,语言和生物一样具有多样性,然而,许多人还未认识到这一点:对人类来说,语言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一种民族文化,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明的载体,一种民族语的消亡意味着讲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在消亡, 它所代表的民族也会逐渐消失, 一种语言的消亡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 人类多样性文化的生存、延续、发展依赖语言的多样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取决于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在地域分布上,语言和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语言也往往多姿多彩。 生物的多样性,文明的多样性,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 所以,我们要象保护生物多样性来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一样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丰富多彩的人类大家庭的文化和遗产。 保护语言多样性必然涉及到如何驾驭一门外语的问题,学习者一定得经历从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成熟到社交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的成熟,最终到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的成熟这一必经的过程,缺一不可。”(张柏然,1992)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只有在交际(即语言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它的功能,它的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语用学告诉我们,语言行为(即言语)受制于发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交际的环境和语境、交际的功能和结果等。“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由此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 跨文化交际 " 的英语名称是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 在交流中 ,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 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由此看来, 语言多样性给 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障碍,于是引发了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同时又对保护 语言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它们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

   如何看待 语言多样性和 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有必要 明确几个前提:语言多样性中的文化冲撞只是相对于文化相融而言,它是在文化交汇、沟通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1. 冲撞或差异的存在是绝对的。没有包括中西文化在内的多民族的文化差异,就没有今日的大千世界。

2 有些文化冲撞是不一定非统一不可的,严格地说,是统一不了的。多种文化并存已成可 能。印尼苏哈托曾下令封杀其岛国内的中国文化近三十年,结果仍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文化冲撞的结果可能导致文化的交流更具多样性和活力;也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冲突,关键在于是否能妥善处理这些矛盾。

  那么语言多样性在那些方面会引起跨 文化交际的冲撞呢?首 先在有关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很难得把握住它,但是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往往可以窥视出某种文化的价值观。假设一个小孩看见邻居家的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而不去摘吃,问他为什么不摘别人家的苹果,他会怎么回答呢?如果是信奉基督教欧美的小孩,他会回答说: "我不能去摘,因为上帝在看着我。"如果是中国、日本等东方的孩子,一定会回答说:"那是人家的东西,我们不能要。"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上帝之子,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上帝的监视与庇护。我们中国人大多数不信上帝,但我们亦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说,金钱和地位,这是人人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他们,君子不享受;贫穷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君子不摆脱。诸葛孔明曾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另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古训,大多数中国的家长都会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

  其次在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冲突对比。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吧。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 "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不需要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能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有关事实或状态方面的描写。例如:"我姐姐是一名大学生"、"天安门广场很大"等等,这些句子原样译成任何语言都说得过去。然而,有许多句子直译过去要么不通,要么不符合对方的社会、文化规则而不被理解。 例如,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中国:你买什么?(或 "您要点什么?")

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

美国: 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

  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第三在 非语言交际方面。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搽的香水的味道到身体内散发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这些都是非语言交际的因素。许多学者都指出过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Birdwhisted 、 Ray 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 65% ,这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日本人鞠躬、欧美人的拥抱接吻、拉美人的脱帽致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有的时候甚至导致悲剧发生。有一位在泰国旅游的美国人,不经意坐在寺院里一尊佛像的头上休息,被人拍照下来,结果被驱逐出境;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菜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

  如何在存在 语言多样性而引起的文化冲撞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 跨文化交际,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克服种族优越感,确立跨文化意识

  民族优越感或称民族中心主义 (ethnocentrism) 容易使人产生“文化错误”,以本民族或群体的文化视野去衡量、判断其他群体文化的优劣,以至拒绝去探索和适应新文化。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意识(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则要求有意识地通过语言或辅助语言( paralinguistic )的方式来表达涉及人们生活、习俗、信念、价值观以及人们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和情感,以达到提高文化交际的能力。要想正确看待文化的冲撞,有必要确立以下三个方面的跨文化意识,即对受自身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对他人受其自身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对自身文化观点作解释的能力。

•  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要素

( 1 )识别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标志

  主要指最能反映目标语文化的形象和标志,具体的如知名人士、建筑特色、地域风貌、文字特色、其他实物等。抽象的如纪念日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其相应的名称。

( 2 )了解日常生活方式、文化行为和交际模式

  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如工作、见面约会、上课、作客、购物等的行为习惯、时间观念等。对不符合自身文化的行为采取理解和宽容态度,以应付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场面。如对 “Home” 家的观念和理解,中西方既有不一致之处,也有一致之处。中国传统上以家本位,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这是不一致之处; 中国有 “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 ,西方有 “ East, West, home is best ”, 这却是一致之处。上课迟到了,中国人须敲门,喊一声 “ 报告! ” (May I come in?) 经过允许才可走进去;英美人则不同。 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

  交际模式包括语言 (verbal) 和非语言( non- verbal )的方式。语言方式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用语与方式。有关语言交际的模式,必须注意了解语言对象国的禁忌语以及相关的委婉语;非语言方式则包含了运用手势、表情、目光接触等身体语言在内的所有辅助语言手段来进行交际的方式。

•  进行鉴别价值观、世界观及民族文化心理的讨论

  可对广告、成语或其他 文化现象 ( 如社会现象、时事动态 ) 进行讨论,了解其中隐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通过比较,看清本质,学会分析其优劣利弊。

  简言之,入世后,随着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西方文化产品的进口会有所增加,这既为我们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坚持吸收精华、抛弃糟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或许,还有一个观点需要明确:尊重不等于就非要吸纳不可;抛弃不等于就不去求理解。西方文化中有的成分不妨洋为中用,有的应该抵制不用,有的却可有限套用。

  综上所述,处理好语言多样性和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之间关系的关键是跨越文化的障碍,而跨越文化障碍的根本途径在于提示各民族文化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揭开各民族的隐蔽文化层是整个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能在语言中找出一个民族的哲学,那么,这个民族隐蔽文化的大门也就打开了。这里所谈的哲学有两层意思:一是语言中反映出的某个民族的哲学观念,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双方都必须了解的,不熟谙对方民族的哲学观念,跨文化交际就会产生思想障碍;二是通过语言了解对方民族的修辞哲学,尤其要熟悉对方民族谈话的艺术,不了解这一点,交际就很难深入。

                                

             2016-7-22

供稿:haixiaow
更新日期:2016-07-22
[阅览: 人次]




相关链接
电话:021-58311677 (党政办公室) 68881335 (培训部) 58317699(招生就业)   传真:021-68670908   E-mail:Sma.dzb@coscoshipping.com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58号 邮编: 200120
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10019538号 Copyright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